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基于科研视角的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来源:能源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6 06:5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当今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化工行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化工人才的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在工程实践活动中创造新技术成果的能力,包括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新工艺

随着当今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化工行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化工人才的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在工程实践活动中创造新技术成果的能力,包括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新工艺和新装置的设计以及生产过程操作运行新方案等[1],而化工创新人才培养是把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促进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创新与创造。

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创新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2],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石,为了培养化工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必须探索适合我国化工行业建设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新时期化工创新人才。

1.化学工业发展现状和需求

化学工业是国家经济体系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农业、国防、航空航天和新型战略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人类战胜病魔的武器,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产业之一,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化工大国,但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比如:化工仍是以基础和大宗原料生产为主,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化学工业的技术创新仍是以追赶式、模仿式的创新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十分稀少等。其中制约我们化学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的是创新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主要表现在创新技术人才资源总量不足,全行业缺乏各类创新技术人才近百万,同时国外发达国家对我国化工行业技术进行封锁,这就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大力培养化工创新技术人才,为我国由“化工大国”转变为“化工强国”输送人才资源[3]。

因此,面对化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时期化工产业发展趋势,高等教育教学迫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模式培养适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化工创新人才。

2.化工创新人才培养中科研的新视角和新思路

科研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科学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创新性复合人才[4],对化工专业来说就是运用所学习到的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去认识化工生产过程,并能创新性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创造出新的工艺技术。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探讨了在化工创新性人培养中科研的实际作用效果。

(1)科研能够唤起化工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并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精神基因,也是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5]。因此,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必将成为新时代高等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等院校要培养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化工创新人才,就必须先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因此,在科研实践训练中,可以借助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化工学科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可以激起他们从事科研的动力和热情。我国的化工技术成果曾经遥遥领先于世界详见图1,图1中列举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火药,造纸术,陶瓷等古代先进技术以及著名人物如唐朝的茅华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氧气的人,比英国的普利斯特里(1774年)和瑞典的舍勒(1773年)发现氧气约早1000年;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提出了“侯氏制碱法”并完成世界上第一部纯碱工业专著《制碱》等。通过我国历史上的重要科研成就以及著名人物,使化工专业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化工技术上曾遥遥领先于全世界和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历史底蕴,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图1 我国发展史上化工学科重大科研成就

(2)科研能够增强化工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化工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难点之一。

化工专业知识体系很抽象、覆盖面又广,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过程,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而科研是创造性、探索性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未知领域的奥秘,能够将其带入到充满惊奇的空间,能够让其感受到所学知识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围绕参加科研实践的益处,对2018、2019级化工和应化专业116名参加过科研实践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科研训练对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探索知识的兴趣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增强学习学习的信心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调查中有位学生的话很具有代表性,他说:“科研训练让我认识了另一个世界,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因此科研训练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乐趣,增强其探索和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文章来源:《能源化工》 网址: http://www.nyhgzz.cn/qikandaodu/2021/0506/831.html



上一篇:高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困境和解决措
下一篇: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能源化工投稿 | 能源化工编辑部| 能源化工版面费 | 能源化工论文发表 | 能源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能源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