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面向新疆产业转型升级的工科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能源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09: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对工科人才的要求也有新的变化,迫切需要新型工科人才来支撑。面向未来新工科的建设,需要高校探索更加多样化、

一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对工科人才的要求也有新的变化,迫切需要新型工科人才来支撑。面向未来新工科的建设,需要高校探索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适合学校自身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工程科技人才[1]。高校要面向当地产业急需和未来发展不断推动新工科建设,主动适应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鉴于此,本文面向新疆产业转型升级对工科人才的需求变化,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索了一种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旨在突出社会和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二 新疆产业特点及人才需求分析

能源是世界各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要的资源及动力,能源技术进步和科学规划管理始终处于国家战略的关键位置。新疆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已经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基地。新疆不仅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还有巨大的风、光、地热资源。统计表明,新疆煤炭预测储量占全国的40%、石油预测资源量占全国的30%、天然气预测资源量占全国的34%;此外,风能蕴藏量占全国总量的37%、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居全国第二、水能理论蕴藏量全国排名第四。因此,煤炭、煤电、煤化工以及风电、光伏太阳能等已形成了地区特色行业产业的支撑,也必将成为新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战略实施的重点。

然而,因为新疆能源远离内地市场,且本地消纳能力有限,加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极其短缺,从而严重制约了新疆能源资源高附加值生产和高效综合应用。

一方面,新疆煤炭大量开采带动了大型火力电厂的建设,“疆电外送”特高压电网配套加快。数据显示:煤炭就地转换成电力外送,比煤炭直接外送每吨可增加200元左右的效益。同时,带动内地高载能企业疆内迁移,使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可直接拉动投资,提高新疆GDP,增加就业岗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显著提高。这就需要大批能源与动力领域人才参与到建设中,作为人力支撑和重要保障。而且,现代煤电动力企业工艺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要求更加严苛,因此能源与动力领域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新疆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风能、太阳能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迅猛扩大。同时,国家政策导向是大力扶持新能源。典型案例即为准东新能源基地建设:在准东布局风电项目310万千瓦、光伏项目200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底新疆优化能源结构重点建设项目多达60余个。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需要本地技术人员的参与,更重要的是项目完成后,新能源企业装备的运营、维护及检修更依赖本地技术人员,同时新能源的高新技术特点决定了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专门人才的本土化培养至关重要。

第三,无论是传统煤电、煤化工企业,还是风电、光伏新能源企业,建设之初或可由疆外专门的大型企业直接引进成套工艺装备来完成、并提供技术储备,但长期的技术支撑、尤其是现场的技术维持和管理必须有“地接”来完成。因此,电力和动力行业企业对本地区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也成为新疆高校相关专业所面临的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

因此,现阶段的新疆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尤其需要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和敬业精神,能够从事煤电、新能源以及动力工程领域设备与系统运行、安装、维护、测试、设计和开发及工程管理方面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 面向新疆产业转型升级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 我国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及相关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都是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理论基础大类知识,这就不可避免地弱化了专业特色,从而忽视了地方经济建设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现象日趋加剧。具体地讲:课程体系构建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素质培养,忽视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需求特点,针对性不强;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弱化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特别是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当一部分主讲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使学生只理解了课本的字面意思,却难以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无法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化、教条化和静态化,教师是信息的传递者,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缺少符合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与之对应的质量保障体系。显然我国现行工科培养模式和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文章来源:《能源化工》 网址: http://www.nyhgzz.cn/qikandaodu/2021/0722/893.html



上一篇:关于北方农村建筑清洁能源采暖的现状及解决方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能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能源化工投稿 | 能源化工编辑部| 能源化工版面费 | 能源化工论文发表 | 能源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能源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